2017-08-29 07:09 来源:网友分享
遗传。峰骨量的高低与遗传因素有关。①种族:高加索人与亚洲人的峰骨量较低,因而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更大。②家族史:年轻女性的骨密度与其父母的骨密度具有显著相关性。③同卵双胎的骨密度具有更大的相似性。④维生素D先天性缺乏常伴随骨密度减低。
营养。适当摄入钙质,可以增加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性。摄入钙的吸收率在儿童期为75%,在成人为30%~50%。在成人早期补充钙质可以增加骨矿物质量。摄入障碍多伴有骨密度减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摄入钙量为500mg。美国营养学家则推荐800mg。我国营养学家建议采用美国钙摄入标准。儿童期、妊娠期和哺乳期钙摄入量要增加至每日1000~1500mg。
运动。运动能够刺激骨改进循环。骨量的维持或骨肥大依赖于运动的类型、频度与抗重力效果。青春期的运动能够增加骨矿物质量,但过度的运动不仅不能增加骨矿物质量,反而降低骨矿物质量,这是必须避免的。同时,运动必须规律,持之以恒。如果运动的强度或频率降低,运动对骨的效应也将降低。
皮质骨:有3个不同层面,即骨内膜层、骨膜层和皮质内层。骨改建的活性程度及部位与年龄阶段有关。儿童时期,骨膜层新骨形成速度大于骨内膜层旧骨破坏速度,在骨的外层形成骨量净增加。青春期,无论在骨内膜层还是在骨膜层均有新骨形成,使骨的总量增加。成年早期,骨内膜层骨丢失增加,骨膜下骨开始过度并置,提示年龄/绝经相关性骨量减少的开始,同时伴有皮质内骨层的变窄和骨髓腔增宽。骨单位即哈佛系统,是长骨的主要结构单位。其在长骨内纵向排列,并可分支相互连接,是在密质骨起支持作用的主要部分。
松质骨:骨小梁由相互连接的平行与垂直排列的骨板与骨细胞构成,骨板的排列方向与骨所承受的压力和张力方向一致。骨再建发生于每个小梁的骨板内外侧。过度再建将导致骨板变薄并最终发生骨组织溶解,使小梁骨失去结构的连续性。这一改变最初见于平行骨小梁,继之导致骨的机械强度降低,最后表现为受重力作用的骨折几率显著增加。小梁骨结构的变化和与之相伴的椎体压力变化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骨再建:骨的更新决定骨的强度。旧骨“脆弱”,新骨强壮。因此,骨的再建过程就是除去旧骨,形成新骨。新陈代谢,维持骨的强壮。参与更新骨骼的细胞主要是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
避免含草酸多的食物和高钙食物一起食用,因为草酸和钙结合后会形成草酸钙,从而影响钙的吸收,所以像菠菜、苋菜、莴笋等食物要避免和鱼汤、豆腐汤等高钙食物同食。
尽量少食油腻煎炸食物,还有一些辛辣、过咸、过甜类食物,都是骨质疏松者不宜食用的。
浓茶、咖啡等物需禁忌,这些食物也会增加钙的流失,从而加重骨质疏松症状。
忌烟酒,其中吸烟可影响骨峰的夹合成,而饮酒过量的话,则会影响骨骼的新陈代谢。
被污染的食物要忌食,如被污染的水,还有农作物,家禽鱼蛋等,多吃一些绿色有机食物。
禁忌过咸过甜的食物,吃盐过多,是会增加钙的流失的,从而会使骨质疏松症症状加重。而多吃糖等甜类食物,也是能影响钙质的吸收,从而间接地导致骨质疏松症。
上面就是骨质疏松患者不能吃或是要少吃的一些食物,这些食物对钙的吸收会有影响,或是可导致钙流失,因此平时饮食中骨质疏松患者要注意,同时还要注意禁忌一些可加重骨质疏松的药物。
对老年人采取必要措施,预防跌倒。应尽力减少随着老年人年龄增长而呈系数增加的跌倒的可能性。容易引起跌倒的疾病和损伤,应加以有效的治疗。避免和慎用易致平衡失调的药物。应对老年人加强教育。对饭后起立,夜间起床,下雨、下雪,地面上有冰、有水,负重易跌倒等情况,应加倍小心。夜间上厕所应开灯。对高危人群可采用佩带髋部保护物。妇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骨质疏松迅速进展。妇女大多数在50岁左右停经。自最后1次月经出现至少1年不来月经才能认为是停经。由于手术停经者也不少见,有的病人卵巢仍保留,有时表现无月经,但不出现内分泌症状,并非真正停经。而另一些病人卵巢已被切除,应视为真正停经。
因此,准确地说,应根据雌激素水平来决定是否真正停经。绝经后常见临床表现为身体发热,发红,主要在上半身,可突然发生或情绪冲动后发作,继以出汗,特别在夜间。另外常见的症状为阴道分泌减少,性欲减退。可出现抑郁,工作失去信心。可出现失眠、头痛、关节痛等。根据症状轻重及禁忌证、适应证,有时需适量给予雌激素。雌激素不仅改善绝经后症状,还可控制骨吸收,延缓骨质疏松的进展。雌激素对成人骨转换是否有影响尚存在争论,Lindsay(1978)对绝经后妇女应用最小剂量结合雌激素及炔雌醇-3-甲醚,短期给予者,可以有效防止骨丢失。不同剂量均有效。长期给予者(超过10年),可防止因脊椎骨压缩骨折而引起的身高降低,也减少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该作者进行动态组织计量检查,发现骨形成慢性降低,但骨吸收也降低。该作者认为雌激素可能通过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轴调节而间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