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9 07:29 来源:网友分享
1.败血症是由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引起的。细菌侵入血液循环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通过皮肤或粘膜上的创口;二是通过疖子、脓肿、扁桃体炎、中耳炎等化脓性病侵入
2.败血症完全可以治好
治疗方法:
(一)一般和对症治疗: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补充适量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必要时给予输血、血浆、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烦躁者给予镇静剂等。
(二)病原治疗。 及时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是治疗的关键。应注意早期、足量并以杀菌剂为主;一般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多自静脉给药;首次剂
量宜偏大,注意药物的半衰期,分次给药;疗程不宜过短,一般三周以上,或热退后7~10天方可酌情停药。
(三)局部病灶的处理:化脓性病灶不论原发性或迁徙性,均应在使用适当、足量抗生素的基础上及时行穿刺或切开引流。化脓性胸膜炎、关节脓肿等可在穿刺引流后局部注入抗菌药物。胆道及泌尿道感染有梗阻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败血症能治好吗,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晰的知道,这样的疾病方法还是比较多,不过对患者病情不同,选择的方法也都是有所改变,因此这样的疾病,也都是可以治好,同时对严重的患者,长期的治疗,疾病也是可以得到控制。
1.感染中毒症状
大多起病急骤,先有畏寒或寒战,继之高热,热型不定,弛张热或稽留热;体弱、重症营养不良和小婴儿可无发热,甚至体温低于正常。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灰,神志不清。四肢末梢厥冷,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婴幼儿还可出现黄疸。
2.皮肤损伤
部分患儿可见各种皮肤损伤,以瘀点、淤斑、猩红热样皮疹、荨麻疹样皮疹常见。皮疹常见于四肢、躯干皮肤或口腔黏膜等处。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可见大小不等的瘀点或瘀斑;猩红热样皮疹常见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3.胃肠道症状
常有呕吐、腹泻、腹痛,甚至呕血、便血;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或脱水、酸中毒。
4.关节症状
部分患儿可有关节肿痛、活动障碍或关节腔积液,多见于大关节。
5.肝脾肿大
以婴、幼儿多见,轻度或中度肿大;部分患儿可并发中毒性肝炎;金葡菌迁徙性损害引起肝脏脓肿时,肝脏压痛明显。
虽然对于败血症的治疗是十分的繁琐,但是目前医学上还是可以治愈败血症的。现在治疗败血症的方法一般有基础治疗和对症治疗,主要是针对人群的不同和感染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除了上述的两种治疗方法以外,治疗败血症还可以采用抗菌治疗法,因为败血症大多数是由于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只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败血症患者就能够早日被治愈,恢复身体健康。
方药一:
犀角粉0.5克(冲服) 生地30克 金银花30克 赤芍12克 黄芩12克 黄柏12克 丹皮12文 连翘15克 栀子9克 黄连6文 蚤休9文 大青叶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三次。用于热毒炽盛、寒战、高热、神昏、脉洪数者。
方药二:
茵陈30克 黄芩30克 滑石30克 竹茹15克 藿香15克 银花30克 苡仁30克 白豆蔻10克 地丁30克 栀子15克 龙胆草15克 车前子30克 金钱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日3次。
用于湿热蕴结,恶寒发热,头重身 痛,恶心呕吐。
方药三:
银花50克,连翘30克,山栀15克,黄芩30克, 蚤休30克,黄连10克,公英30克,石膏50克, 大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三次。
方药4: (1)银花30g、野菊花15g、生甘草6g,水煎代茶饮。
方药5:公英、地丁、半边莲各30g,水煎服
治疗败血症的偏方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病情及体质选择合适的偏方。当然偏方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望广大患者不要放弃正规治疗。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到医院就诊,听取专家意见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更好地治疗效果。
1.败血症
一般起病急骡,在突然的剧烈寒战后,出现高达40℃—41℃的发热,因致病菌在血液中持续存在和不断繁殖,高热每B波动在0.5℃—1℃,呈稽团热。眼结盟、默膜和皮肤常出现淤点。血液细菌培养为阳性,但由于抗生素的应用,有时可为朋性。一般不出现转移性脓肿。
2.脓血症
也是在突然的剧烈寒战后发生高热,但因细菌柱子间歇的进入血液循环,寒战和高热的发生呈阵发性,间歇期间的体温可正常,故呈弛张热,病程多数呈亚急性或慢性。自第2周开始,转移性脓肿可不断出现。转移性脓肿多发生在皮下或深部软组织内,一般反应轻微,无明显疼痛或压痛,不易引起患者注意。如转移到其他内脏器官.则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肺部脓肿有恶臭、肝脓肿时肝大、压痛、阴肌升高等。在寒战高热时采血送细菌培养常为阳性。
通过以上了解,相信大家已经知道如何区分,败血症和脓血症了;所以一旦出现疾病症状,就要及时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