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30 17:07 来源:网友分享
乙肝抗体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抗体有表面抗体(抗-HBs)、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三种。
乙肝表面抗体是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后产生的抗体,属于保护性抗体,能中和乙肝病毒的感染力,保护人体免受乙肝病毒的再度袭击。
若这一抗体呈现阳性,则意味着乙肝病人到了恢复期,从此即将告别乙肝病毒感染。也是注射乙肝疫苗并免疫成功的标志,表示再也不会感染乙肝病毒。
乙肝E抗体是乙肝病毒e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后所产生的抗体,是反应乙肝病毒情况的抗体。
抗-HBe阳性,说明大多数乙肝病毒的复制停止,随之病情也会由活动变为静止。但是抗-HBe不是保护性抗体,呈阳性只能说明病毒趋于静止,并不意味着病毒彻底从体内消失,还要结合HBVDNA来分析。
乙肝核心抗体是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后所产生的抗体,是反应新老感染的抗体。
它呈阳性表示感染过或新近正感染着乙肝病毒,其存在的时间也很长,不会因治疗而转阴,即便病毒早己消失。抗-HBC本身不是病毒,也不直接反映病毒是否复制,更不提示有多大的传染性。
乙肝抗体的主要功能:
①可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例如抗病菌抗体,可使入侵的病菌发生凝集,使病菌不能吸取营养;而“饥饿”的病菌是不能在人体内繁殖的。
②可阻止病毒或病菌靠近人体细胞。入侵者必须靠近并粘连在人体的细胞上,才能起到破坏细胞、造成感染的作用,这就如同植物的种子只有落入土壤中才能生根发芽一样。而抗体可以不让病毒、病菌粘连到人体的细胞上,使其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这就像植物的种子,如果总是让它飘浮在空中,它就永远不会生根发芽。
③可中和病毒。例如乙肝病毒,它的表面有一些蛋白质结构。借助于这种结构,乙肝病毒可以吸附在人的肝细胞表面,然后钻入肝细胞内。而乙肝抗体可以在乙肝病毒还没有吸附在人体的肝细胞上时,就提前与其结合在一起。它们的结合会使乙肝病毒表面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使其不能再吸附在肝细胞上和不能进入肝细胞内,更不能进行病毒复制了。抗体的这种中和作用,类似酸与碱的中和作用,它可以使病毒不再是感染性病毒,并有可能被人体清除掉。
没有乙肝抗体要做注意以下情况:
据肝病医院的专家表示,没有了乙肝抗体需要尽快到正规的医院或是站点进行乙肝疫苗的注射。由于乙肝病毒是传染性极强的一种疾病,并且至今都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因此我们能做的便是预防。没有乙肝抗体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前注射过乙肝疫苗,抗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了;另一种就是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
如果想要了解自己以前注射过乙肝疫苗,抗体是否还存在,就需要抽血进行乙肝五项的检查了,如果乙肝表面抗体为阴性,说明接种后没有产生抗体或曾产生抗体但已消失,此时,应补种三针乙肝疫苗,如产生了抗体,但水平低,说明保护效力弱。可再打一针乙肝疫苗加强针。
另外,专家提醒,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或者等于10mIU/mL,应在半年内接种。抗体滴度大于10mIU/mL可在年内注射乙肝疫苗加强针。乙肝抗体强的也最好是每三年打一次乙肝疫苗加强针。
1、乙肝、麻疹疫苗不可同时接种。乙肝疫苗可以和流脑疫苗、脊髓灰质疫苗、乙脑疫苗同时接种,但是乙肝疫苗最好不要和麻疹疫苗同时使用。最近注射过多价免疫球蛋白的小儿,6周内不应该接种麻疹疫苗。
2、患急性传染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婴儿不能接种乙肝疫苗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等待病愈后方可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3、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神经系统包括脑、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乙肝疫苗接种。
4、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有血清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磺胺等一些药物过敏者,不宜乙肝疫苗接种。
5、发热、体温超过37。5℃应暂缓乙肝疫苗接种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乙肝疫苗接种。
6、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不宜乙肝疫苗接种。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
温馨提示: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简称乙肝)系由乙肝病毒(HBV)引起,以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肝大及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例有发热和黄疸;少数病例病程迁延转为慢性,或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重者病情进展迅猛可发展为重型肝炎;另一些感染者则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乙肝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因其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