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7 16:47 来源:网友分享
因胃肠道紊乱导致。更常见于摄入了产气的食物或是源于吞气症(无意识的吞咽空气)。嗳气可减轻大多数恶心、胃灼热、消化不良和胃胀气的症状。核心问题是胃的动力不足(胃镜检查除外胃的器质性疾病,如溃疡、胃炎等):
1.胃食管反流病
胆汁反流性胃炎,食量过大,胃不能按时排空,胃内食物积存过久,引起嗳气。
2.精神压力
情绪低落,也会影响到交感神经,使其过度紧张,抑制了胃的蠕动及排空机能,存储的食物存留胃内过久,继而出现发酵气体。
3.不良饮食、生活习惯
进食过多的萝卜、土豆、红薯、板栗等食物,或长期卧床、长时间伏案工作,缺少体育活动也能影响胃排空。
4.胃出口梗阻
嗳气是十二指肠溃疡常见的并发症,还伴有上腹部胀满不适、厌食、恶心、呕吐。
5.食管裂孔疝
嗳气常发生于进食后,且常伴有胃灼热、酸性液反流以及腹胀。患者常抱怨胸骨下或心前区钝痛,也可放射到肩部。其他症状包括吞咽困难、恶心、体重减轻、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咳嗽和口臭。
6.消化性溃疡
为常见的疾病,常导致嗳气。基本症状是胃灼热和胃烧灼痛。进食后、服用抗酸或减少分泌物的药物后可减轻。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吞咽困难、恶心、呕吐、黑粪、腹胀、饱食感和上腹部压痛。
中医认为,嗳气是指气从胃中上逆,其声沉长,多由脾胃虚弱或邪气客于胃脘,胃气失和因而上逆所致。嗳气低沉,无酸腐气味者,多为脾胃虚弱;嗳气声响,气味酸腐。多属宿食停滞;嗳气频作响亮,每与情志变化有关者,多为肝气犯胃。汗、吐、下后,胃气不和,亦可出现嗳气。饮食之后有嗳气,是由于进食时不自主地咽入较多的空气,在胃充盈时又嗳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并非病态。但以下几种嗳气值得注意。 吞气症表现为嗳气反复发作,不时咽入空气,又不时嗳出,常被误诊为“消化不良”,其实是胃内过多积气。高脂肪饮食能延缓胃的排空,减慢胃内气体排入肠内的速度,因而吞气症患者在高脂肪餐后较易出现症状。
嗳酸嗳气时能暖出酸性胃内容物时称嗳酸,见于消化性溃疡、胃炎成胃酸分泌过多的人。若伴暖出苦味的胃内物。是由于胆汁返流入胃引起,见于胃空肠吻合术后和各种原因所致的幽门弛缓等。
嗳气气味如潴留的胃内容物出现碳水化物的酵解,可产生无臭味的嗳气;胃内容物如有含硫氨基酸的分解,则可产生臭蛋样气味的嗳气;胃蝇咀病患者,嗳气则呈腥臭味。
1、骨头汤
材料:新鲜腔骨、生姜、七指毛桃根。
做法:腔骨洗净,放入滚开水中氽烫,然后洗去血污。姜切片(三、五片即可),七指毛桃根清洗干净,用干净的细线捆扎好。将以上准备好的材料同放一锅中,加清水(清水多放些,一次加够)。置火上大火烧开,然后转微火炖约2个小时,加少许盐调味,再炖约10分钟关火即可。
2、苦瓜排骨汤
材料:苦瓜500克,排骨400克,葱段、姜片、绍酒、盐、味精适量。
做法:将苦瓜去瓜蒂、去瓤,切成块;排骨洗净切小块。锅中加清水适量,烧开,放入排骨煮去血沫,捞出洗净。锅上火,放入排骨、清水,用大火烧开,撇去浮沫後放入葱段、姜片、绍酒,改用小火烧至排骨熟烂,再加入苦瓜同煮约10分钟,加盐、味精调味即可。
微波炉做法:放入排骨、清水,先用高火6分钟将汤烧开,撇去浮沫後放入葱段、姜片、绍酒,再用中小火20分钟将排骨烧熟,放入苦瓜后,先用高火3分钟,再用中小火10分钟即可。待排骨熟烂后再放入苦瓜,否则瓜易散碎。用鸡粉代替味精,味道更好。此汤具有消暑解热作用。
喝水弯腰法
喝几口温开水,慢慢咽下,并做弯腰90度的动作10—15次。因胃部离膈肌较近,可从内部温暖膈肌,在弯腰时,内脏还会对膈肌起到按摩作用,缓解膈肌痉挛,达到止嗝目的。
屏气法
直接屏住呼吸30秒—45秒,或取一根干净的筷子放入口中,轻轻刺激上腭后1/3处,打嗝症状会立即停止。因为用筷子刺激上颚会诱发咽反射,能使患者突然屏气,使气道内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从而干扰打嗝的神经反射活动。但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慎用此法。
惊吓法
趁患者不注意猛拍一下患者的后背,有时也能止嗝。因为惊吓作为一种强烈的情绪刺激,可通过大脑皮层传至皮下中枢,抑止膈肌痉挛。但对儿童、高血压、心脏病人应慎用。
喷嚏止嗝法
打嗝时,如果想办法打个喷嚏,就可以止嗝,可以用鼻子闻一下胡椒粉即可打喷嚏。
舌下放糖法
吃一匙糖,干吞(不配水),可以在数分钟后止住打嗝。糖在口腔里可能改变了原来的神经冲动,以阻挠横膈膜的肌肉作间歇性地收缩。
纸袋呼气法
用一个小塑料袋,罩住自己的口鼻,进行3~5次的深呼吸。用呼出的二氧化碳重复吸入,增加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来调节,抑制打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