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3 17:13 来源:网友分享
关于“痔疮会不会传染”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先明确一下什么是传染病。
一般来说,传染病是指由病毒、真菌、细菌引起,并通过空气、食物及其它各种接触而传播的疾病。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对象是传染病所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其次,痔疮是直肠末端黏膜、肛管皮肤下痔静脉丛屈曲和扩张而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它是发生在肛门内外的常见病、多发病。最后,痔疮的发生并非由病毒、细菌或真菌引起,而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动静脉吻合调节障碍,肛垫供血量大增导致病理性肥大、动静脉吻合管痉挛;肛垫缺血缺氧致粘膜局部坏死、糜烂、出血;Treitz肌退行性变,过度伸展、断裂致肛垫下移而引起的,与病毒、真菌及细菌感染无任何直接关系。偶尔有些炎性外痔或内痔嵌顿的患者发生细菌感染发炎,甚则引起感染化脓,但这并不是引起痔疮形成的原因,这时的细菌感染只是诱使痔疮发作和加重的一个因素。痔疮是一种良性疾患,本身没有、也不会产生细菌、真菌或病毒这些病源体,所以说痔疮是不会传染的。
生活中要是患上了痔疮那我们就应当注意及时的诊断治疗。由于,许多朋友生活习惯的不健康,生活中有许多的人会患上痔疮疾病,要是不幸患上痔疮疾病的话,应及时的治疗。现在,我们来看看痔疮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1、便血:无痛性、间歇性、便后有鲜红色血是其特点,也是内痔或混合痔早期常见的症状。便血多因粪便擦破黏膜或排粪用力过猛,引起扩张血管破裂出血。轻者多为大便或便纸上带血,继而滴血,重者为喷射状出血,便血数日后常可自行停止。若长期反复出血,可出现贫血,临床并不少见,应与出血性疾病相鉴别。
2、痔块脱垂:常是晚期症状,多先有便血后有脱垂,因晚期痔体增大,逐渐与肌层分离,排粪时被推出肛门外。轻者只在大便时脱垂,便后可自行回复,重者需用手推回,更严重者是稍加腹压即脱出肛外,以至咳嗽,行走等腹压稍增时,痔状就能脱出,回复困难,无法参加劳动。
3、疼痛:单纯性内痔无疼痛,少数有坠胀感,当内痔或混合痔脱出嵌顿,出现水肿,感染、坏死时,则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4、瘙痒:晚期内痔、痔块脱垂及肛管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流出,由于分泌物刺激,肛门周围往往有瘙痒不适,甚至出现皮肤湿疹,病人极为不适。
痔疮,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有关普查资料表明,痔疮等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 ,痔疮占所有肛肠疾病中的87.25%,而其中又以内痔最为常见,占所有肛肠疾病的52.19% 。那么,痔疮应该怎样治疗呢?
通常,除非痔引起症状,否则不需要治疗。服用软便剂或洋车前可减轻便秘和便秘伴有的排便费劲。通过注射一种能产生瘢痕组织而阻塞静脉的药物可治疗痔出血,这种治疗方法叫做注射硬化治疗。大的内痔和那些对注射硬化治疗无效的痔疮可采用橡皮筋结扎治疗,使痔无痛地缩小脱落。可间隔2周或更长时间结扎一次。一般需要3~6次结扎可治愈。还可应用激光、红外线(红外线光凝术)或电流(电凝术)来破坏痔疮以达到治疗目的。若这些方法都失败,则可行外科手术切除。如果痔疮发生血凝块而引起疼痛,可用坐浴、局麻软膏或局部压迫治疗。经这些方法短时间治疗后,疼痛和肿胀会逐渐减轻,但血凝块需要4~6周才会消失。如需迅速缓解疼痛亦可切开静脉取出血凝块。
关于“痔疮是怎么引起的”主要有两种说法。首先是静脉曲张学说,认为痔是直肠下段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淤血、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然而目前广为接受的理论是Thomson的肛垫下移学说,认为痔原本是肛管部位正常的解剖结构,即血管垫,是齿状线及以上1.5cm的环状海绵样组织带。只有肛垫组织发生异常并合并有症状时,才能称为痔,才需要治疗,治疗目的是解除症状,而非消除痔体。
同时,痔疮的诱发因素有很多,大多数的痔疮患者都有不好的大便习惯:比如上厕时下蹲位看书看报,造成下蹲和大便时间延长,容易造成盲肠内瘀血而引发疾病。大便时用力过猛,一些人不管大便感受是否强烈,盲目不停地猛力努挣,给盲肠和盆底肌肉增多不必要的负担与局部瘀血,致使疾病发生和蔓延。不光是便秘,如果经常腹泻也可能导致痔疮的发生,腹泻和大便秘结均是痔疮的重要致病原因。慢性疾病:如长期营养不好的,体质虚弱,食品质量的精粗,蔬菜种类的变化与量的增减,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等含量的多少,水分摄入情形等等,都是引起痔疮的主要原因。
温馨提示:
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每次大便后最好用温水清洗,切勿用硬纸擦拭,防止外伤,养成每次便后清洗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