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8 19:11 来源:网友分享
1、手术后1~2周伤口会紧绷疼痛感,此乃正常现象。
2、伤口应保持清洁干燥,如果纱布渗湿时,请通知护士,将会请医师为您更换纱布。
3、手术后在床上应采平躺,若要采半坐卧式应将膝盖弯曲,以免造成腹压增加。
4、通常手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活动,下床时先将健侧身体移到床边,向健侧侧卧,以健侧手臂支撑身体做起,欲躺下时,先坐于床边,以健侧手臂支撑身体,由健侧缓缓躺下。
5、若有缝合处张力或阴囊肿大,则须卧床,待肿大消失后,才可下床。
6、加强营养,宜清淡易消化的事物。
疝气术后加强营养,宜清淡易消化的事物
7、术后三个月内不宜过度的活动、跑跳,避免便秘、咳嗽及哭闹等,以免复发。
8、有下列情形请立即返诊:(1)发烧;(2)伤口红、肿、热、痛、异常分泌物等发炎现象;(3)持续性呕吐或伤口剧痛。
日常生活方面
(1)突然咳嗽用力或活动时以手压住伤口,可减轻腹部用力造成伤口疼痛。
(2)手术后三个月内避免腹压上升活动:如咳嗽、用力解便、提重物、长时间上下楼梯、登山、骑脚踏车、骑摩托车及跑步等剧烈运动。
手术后饮食方面
疝气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很重要,同时疝气手术后的护理工作也要配合着饮食注意来进行。食物的摄入对疾病的治疗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如今社会,饮食逐步成为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同时我们都知道饮食调理对人体的副作用是很小的,所以疝气手术后的饮食对术后恢复的作用非常大,同时也可以预防疝气的复发。
(1)可增加乳制品、蛋、鱼肉等高蛋白质摄取,可促进伤口愈合。
(2)每日水分摄取至少2000cc或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可预防便秘。
疝气手术后饮食要注意清淡,切记辛辣
正常情况来说,疝气手术后一个星期,患者的正常活动以及工作都是没有问题的,建议患者三月内避免腹压上升活动:如咳嗽、用力解便、提重物、长时间上下楼梯、登山、骑脚踏车、骑摩托车及跑步等剧烈运动,要是患者要完全康复,一般是半年左右的时间。当然在此期间,患者的手术后护理工作以及饮食注意都是要按照医生的指示来的。
疝气在婴幼儿中的发生率为4%左右,一般多见于男宝宝,早产儿发生疝气的几率更高。为了给疝气患儿制定最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案,首先需要明确小儿疝气的病因。
在妊娠期,胚胎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但有些孩子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斜疝,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有些男孩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较多。当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斜疝,只是发病率非常低。
有些孩子由于脐部发育缺陷脐环未闭合,或脐带脱落后脐带根部组织与脐环粘连愈合不良,在腹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网膜或肠管即经脐部薄弱处突出形成脐疝。
此外,中医认为疝气的形成和患儿的体质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医认为,疝气病是由于孩子发育不健全或由于体质虚弱、中气不足、寒气、湿气、浊气、怒气乘虚进入导致气血运行受阻不畅滞留,腹腔内产生负压,导致腹腔内气压增大,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见孔就钻,也就是说导致疝气的根本原因就是气血不畅。
除了先天原因外,一些后天因素,如孩子咳嗽、打喷嚏、啼哭或排便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等原因都会引起小儿疝气。
而中医则认为疝气的原因是患者经常的忧思,或者是愤怒,有很多是因为经常性的情志不舒,或者是气机不畅,这些都会引起疝气,另外自己受过雨淋,或者受寒,导致发病,另外中气下陷,脾胃有些虚弱都会引起该病。
疝气的形成和患者的体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多是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使腹腔内产生压力,导致腹腔内气压增大,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等脏器,从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老年人的疝多在走路时、站立时、咳嗽时出现,躺下时肿块消失,老年男性是最易发生人群。
此类疾病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痛,幼年男童因挤压从而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由于疝囊内的肠管或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回纳困难,导致嵌顿,以及肠梗阻、肠坏死、腹部剧痛等危险情况。
轻度的疝可试用非手术治疗,重度的则采取手术治疗,具体方法有:
传统的疝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
温馨提示:
多喝水多吃高纤维食物,促进排便通畅,预防制便秘。
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疝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腹壁疝多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腹内压增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