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易激综合征 肠道易激综合征怎么引起的呢

2017-08-01 08:25 来源:网友分享

一、肠道易激综合征5因素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肠易激综合征可能跟遗传、饮食、感染、精神、情绪等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小病无大灾”这是很多大众的普遍心理。肠易激综合征,多数被认为小病,患者难以想象到它也会遗传。肠易激综合征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此类的基因表达,血亲中患有此病的可能性就更大,尤其是直系血亲。

  饮食不节。现在人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物质越来越丰富。不注意健康的饮食习惯,暴饮暴食对肠道器官是一种致命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对肠胃最好的护理。

  疾病感染。“病未治烂根”,过去患有肠胃疾病史的人未完全根治疾患,事后感染肠易激综合征的的概率远比普通人高。

  精神受创。精神受控于大脑。小时候受到心理的创伤、或是肉体上受到虐待,长大后大脑阴影重现,肠胃也会受伤。

  情绪消极。情绪对肠易激综合征有一定的影响,有抑郁倾向或是情绪时常消极的人,比普通人更易患病。

二、肠道易激综合征是什么

  肠易激综合征(英文缩写为IB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颇高,约占胃肠门诊的20%~50%,并以中青年人群为多,50岁后首次发病者较少见。

  该病的病因至今不明,近几年来还认为胃肠道感染是发病的重要诱因;食物不耐受虽然不是病因,但对症状的发作及加重往往有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证实该病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好像胃肠道也出现了“悲伤”、“愤怒”和“哭泣”。

  该病的主要特征为肠道功能的易激性。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性腹痛、腹泻、便秘、腹胀、黏液便、排便不净感及便急,除此之外,各项检查证实无器质性病变和全身代谢性疾病。临床上将肠易激综合征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部分患者则呈腹泻与便秘交替发作。不伴腹痛的单纯性腹泻与单纯性便秘一般不考虑为肠易激综合征。

  部分所谓肠易激综合征可能是某些器质性肠道病症如炎症性肠病等的早期表现。因而,确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后还需定期的追踪复诊,以便验证诊断。

三、肠易激综合征的危害

  第一,它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因为频繁腹泻而不能正常工作,导致无法正常有序的生活。同时,腹泻带来的腹痛问题会加重患者的负担。

  第二,经常性腹泻会降低身体的免疫力,减弱了人体对各种传染病的抗病能力。而长期便秘,身体内的毒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废物和有害物质会被身体吸收。长久之后,容易致癌。

  第三,肠易激综合征可以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甚至贫血,患者还有可能出现口干舌燥、四肢乏力、头晕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第四,因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会反复腹泻,而经常性腹泻会刺激肠粘膜而导致肠粘膜的病变,会转变为溃疡性结肠炎等基本,还会导致恶变。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健康,切忌暴饮暴食,应定时定量,规律三餐,有条件者可以少吃多餐,不要吃生冷的食物,不要吃辛辣物如辣椒等,不要吃油腻高脂食物,不要饮用浓茶、酒类、咖啡等刺激性饮品,要注意食物的卫生。同时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度操劳,不要焦虑、紧张。

四、如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该病治疗的主要原则是生活调理,对症处理,改善胃肠动力、解除肠管痉挛以及减少肠内产气等,同时辅以必要的心理治疗。许多肠易激综合征病人之所以久治不愈只是因为不能去除致病因素,如不能改善工作学习环境,不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因此,放松的心态与良好的饮食习惯是治疗该病的首要条件。其次,正确使用药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治疗常常以肠道解痉挛药物、肠道微生态制剂为主。病程较长且服药效果不佳的病人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很多病人排斥心理治疗,认为自己没有心理疾病,但在日常生活中出现抑郁或焦虑症状:常常因为肠道症状的反复出现而忐忑不安、脾气暴躁,无法集中注意力或作决定,记忆力减退,对平常喜欢的事物提不起兴趣,经常失眠,甚至有死亡或自杀的念头。对照以上的描述,如果确实存在,那么应该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才能有效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肛肠疾病外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