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3 14:53 来源:网友分享
1.壁细胞的反应性增高或总数增多。即使壁细胞总数正常,也可因高胃酸分泌损伤粘膜。
2.如果十二指肠粘膜释放某些激素的功能减退时,也可导致胃酸及胃泌素的分泌增高。
3.遗传因素--虽然说胃酸分泌不是直接归类于遗传病,但是遗传因素可以导致体质的不同,不同体质胃酸分泌的水平是不一致的。因此说,遗传因素对胃酸过多的影响不容忽视。
4.胃粘膜壁细胞长期遭受刺激、兴奋如:
①副交感神经长时间兴奋而持续产生乙酰胆碱。
②胃泌素细胞(G细胞)分泌胃沁素过高,如G细胞对H+(氢离子)的抑制作用反应迟钝;胃窦部粘膜接触蛋白质分解产物,胃窦部膨胀等所致的胃沁素增多。
5.病理性泛酸--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等,可促使胃酸增多,常常出现泛酸。
6.生理性泛酸--当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情绪不佳时,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不能很好地管辖胃酸分泌的神经,促使胃酸分泌增多;饮食不当,如过甜、过咸、过辣、过酸、过冷、过烫的食物都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而某些粗粮、红薯、马铃薯等含多量淀粉、糖、酸等,会刺激胃产生大量胃酸,况且不易消化的食物,剩余的糖分在胃肠道里发酵,也要诱发泛酸。此外,某些药物也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多。
1、胃阴亏虚
症见嘈杂烧心,胸骨后或胃脘部隐痛,口干咽燥,渴不欲饮,五心烦热,乏力,或体瘦,大便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或数。治宜养阴益胃,和中降逆,方选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沙参、生地黄、麦冬、玉竹、白芍、延胡索、茯苓、陈皮、半夏、煅瓦楞子(先煎)、香橼、甘草。中成药有阴虚胃痛颗粒、养胃舒胶囊。
2、气血瘀阻
胸骨后或胃脘部刺痛,偶有烧心反酸,脘腹胀满,或有吐血黑便,嗳气不舒,形体瘦弱,吞咽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弦。治宜理气活血,和胃降逆,方选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味:丹参、檀香、砂仁(后下)、蒲黄(包煎)、五灵脂(包煎)、川楝子、延胡索、郁金、当归、茯苓、陈皮、半夏、三七粉(冲服)。中成药有血府逐瘀颗粒、元胡止痛片。
3、肝胃不和
症见烧心,反酸,胸骨后或胃脘部疼痛,每因情志因素而发作,胃脘胀闷,连及两胁,善太息,嗳气频频,大便不畅。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解郁,和胃降逆,方选柴胡疏肝散合香苏散加减:柴胡、白芍、香附、川芎、苏梗、陈皮、枳壳、旋覆花、郁金、海螵蛸、延胡索、绿萼梅。中成药有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
4、肝胃郁热
症见烧心、反酸不止,胸骨后或胃脘部疼痛,痛如烧灼,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嘈杂不适,大便不爽或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或数。治宜清肝泄热,和胃降逆,方选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牡丹皮、青皮、陈皮、栀子、白芍、半夏、茯苓、浙贝母、黄连、吴茱萸、煅瓦楞子(先煎)、海螵蛸、连翘。中成药有加味左金丸。
5、寒热错杂
症见胃脘痞塞、疼痛,烧心反酸,嗳气频频,呕吐泄泻。有时既见口苦、口干、口臭、胃中灼热、想吃冷物,大便干燥等胃热症状,又有胃部怕冷、进冷饮或胃部受寒后出现胃部不适、痛、胀等脾寒症状,舌苔白黄相间而腻,脉濡数或沉缓或沉弦。治宜辛开苦降,和胃降逆,方选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黄连、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吴茱萸、煅瓦楞子(先煎)、海螵蛸。中成药有半夏泻心片(丸)。
6、痰气郁阻
症见咽喉不适,如有物梗阻,吞之不下,甚则咽痛,每因情志不畅而加重,时有烧心反酸,嘈杂不适,或咽痒咳嗽,或痰鸣气喘,或声音嘶哑,纳差,大便不爽。舌淡,苔白或白腻,脉弦滑。治宜开郁化痰,和胃降逆,方选半夏厚朴汤加减:姜半夏、厚朴、苏梗、陈皮、茯苓、白芍、香附、枳壳、煅瓦楞子(先煎)、郁金。中成药有沉香顺气丸、木香顺气丸。
7、中虚气逆
症见反酸,泛吐清水,胃脘冷痛、胀满,食欲不振,嗳气,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中健脾,和胃降逆,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姜半夏、木香、砂仁(后下)、旋复花(包煎)、桂枝、炙甘草。中成药有香砂养胃丸、香砂六君片。
胃酸过多可以多吃一些含碱成分的食物,如乳类、血、酱油,菠菜、油菜、关头卷心菜等新鲜蔬菜与水果;而少食含酸的食物,如豆类、花生、醋、油脂食品等。还可以多吃一些低脂、低糖食物,而高脂和甜食均能引起胃酸分泌增加。避免摄入刺激胃酸增加的调味品,如辣椒、咖啡、芥末等。
胃酸过多应该以面食为主,面食能稀释胃酸,其中的碱还能中和胃酸。牛奶、豆浆、粥类等,能稀释胃酸、保护胃粘膜。
胃酸过多的人要定时进餐,零食可刺激胃酸增加;不易过饱,以免刺激胃窦引起胃酸分泌增多胃酸过多可服用斯达舒等药物治疗,经去除诱因,饮食调理等无明显疗效时,应做检查后,服用药物针对病因治疗。
胃酸是指胃液中分泌的盐酸,盐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转变为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发挥作用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同时,它还能杀死随食物及水进入胃内的细菌。当胃酸进入小肠时,还可促进胰液、胆汁及肠液的分泌,有助于小肠对铁、钙等物质的吸收。但是过多的胃酸会带来一定的危险
1.抗酸药与抑酸药不能同时服用,因为抗酸药会减少抑酸药的吸收。
2.不论是抗酸药,还是抑酸药,若需要与胃黏膜保护剂同服,需错开1小时左右。因为胃黏膜保护剂类药物需要在酸性环境下形成保护膜。
3.胃动力药不能与抗酸药同时服用,因为抗酸药需要在胃里停留时间长,而胃动力药在促进肠蠕动时会缩短抗酸药在胃里停留的时间。
4.若长期服用抗酸药或抑酸药,应加强对骨质疏松的检查和预防。若患者病情需要持续服用抗酸药,应该选用最小有效剂量治疗,并且每服用两年到医院检查骨密度,这样可以降低骨质疏松、骨折的危险;同时最好预防性地口服钙剂及维生素D,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及晒太阳。已有骨质疏松的,应避免长期使用抗酸药。
5.抗酸药一般连续服用不超过7天。患者如长期使用抗酸药,很可能引起胃酸反跳性分泌过多或高钙血症。因此,服用抗酸药超过7天,且症状无明显改善时,应立即找医生复诊,避免因服药时间过长而延误病情,发展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6.替丁类一般连续服用不超过12周,但服药期间也不能突然停药,否则胃酸分泌会很快恢复原来水平。因此,目前普遍主张采用递减法停药,如由每天2次改为每天1次,1周后再改为隔日1次,逐渐停药。
7.拉唑类连续服药时间没有限制。拉唑类停药后,胃酸分泌恢复很慢。即服药停止,药物作用仍可维持数天。如,奥美拉唑停药后2天后,胃酸分泌才能恢复到治疗前水平;而雷贝拉唑作用持续时间更长,停药后3天胃酸分泌功能仍不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