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3 13:08 来源:网友分享
1、生理性
正常人,特别是长期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员或强体力劳动者,可有窦性心动过缓。睡眠和害怕也会引起一时性心动过缓。再如一些手法压迫眼球,按压颈动脉窦,呕吐,血管抑制性晕厥等,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2、全身性疾病
流行性感冒、伤寒、甲状腺机能减退、白喉恢复期、阻塞性黄疸、颅内压增高、某些感染如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垂体功能迟钝、高血钾、碱中毒、食道憩室、抑郁症、都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3、药物性
一些药物像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胍乙啶、吗啡、洋地黄、奎尼丁、异搏定、新斯的明、麻醉药等,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4、心脏血管性疾病
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侵及窦房结,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窦房结炎症,窦房结动脉的血栓、扩张、炎症,某些心肌病如淀粉样变性,法鲁氏四联症或大血管错位术后,微生物累及心脏,出血进入窦房结,家族性窦性心动过缓,累及心脏抑制中枢或加速中枢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均可导致心动过缓的发生。
1、对于没有心脏不舒服的人,脉搏在50~60次/分,这种窦性心动过缓多为生理性,即为正常现象,不用担心会影响健康,也不用治疗。
2、对于心脏有不舒服的人,注意数平时平静时的脉搏数,再数心脏不舒服时的脉搏数,如果每次不舒服时脉搏数都比平时有减少,就说明你的不舒服是心动过缓引起,需要治疗,严重者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来加快心率。你也可以先检查24小时心电图,看看心率最慢有多少。如果心脏的快慢有心脏不舒服没有关系,脉搏在50~60次/分,则说明不用治疗心动过缓,但需要做其它检查,来确诊你是不是有心脏病。
3、对于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尤其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或心跳停搏在3秒以上,或伴一过性眼黑、晕厥者应进行积极的治疗。
在心动过缓急性发作时,除针对原发病因进行治疗、停用可减慢心率的药物外,可以使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对于心率在每分钟40次或者更慢者,药物提高心率效果不明显,尤其是伴有反复晕厥或晕厥前兆的患者,应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
在积极纠正可逆转的原发病因并排除了药物的影响后,如果患者的心动过缓症状不能逆转,则需要置入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有火柴盒大小,重量在25—50克之间。脉冲发生器埋在上胸部的皮下,起搏导线经静脉血管送入心脏。起搏器按一定形式的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脏产生有效收缩,从而提高心率,缓解或消除病人的症状,挽救生命。
起居有常是养生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到起卧有时,生活规律,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养神气,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衣着调摄与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着衣制装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并掌握适度,使其具有防护、保健作用。
劳逸适度是保证机体气机通畅,血脉调达,五脏安和的重要环节。贪逸无度,过度劳累,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通而致病。因此,应做适当的体育锻炼。
饮食要全面调配,因人而宜,五味调合,营养全面。就餐注意定时、定量、卫生,注意避免过度油腻、厚味、生冷。多食益气养血、益心气、养心阴的食品,如小米,大枣,鸡蛋,红糖,龙眼,胡桃,鱼等。同时戒烟酒。
平时经常有乏力倦怠、心脏不适、头晕、一过性眼黑或晕厥症状者,应当注意数数平静时及有不适症状时的脉搏数。如果不是一个经常爱运动的人,平时白天的心率总是偏慢,尤其小于每分钟50次,或是不适症状出现时患者的脉搏明显减慢,或有很长时间的停搏时应当引起注意,要到医院心内科进行详细的检查。
1、健康饮食
注意饮食多样化,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摄入,尽量不吃或少吃动物油,植物油也不要吃太多,不吃或少吃动物内脏和肥肉,饮食总量不吃太多(七八成饱即可),少吃盐,等等。很多疾病是吃出来的,所以健康饮食是维护心血管健康的基础。
2、增加运动
每周要坚持至少3-5次户外运动,每次不少于半小时。如果体重超重或肥胖,一方面要更严格的控制饮食,还要进一步增加运动量,每天运动1小时以上。
3、控制体重
肥胖是发生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体重超重或肥胖的人来讲,控制体重对于维护心脏健康至关重要。不仅如此,控制体重还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人之所以会肥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吃得太多、活动太少。只要控制饮食摄入总量、增加运动,把每天吃的食物全部消耗掉,体重就不会增加。如果每天运动量较大、消耗能量超过每天吃进去的能量,体重就会减轻。
4、戒烟限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可以显著增加发生心脏病的风险,需要引起大家重视。有喝酒嗜好的人要加以控制,每天喝白酒不要超过1两、红酒不超过2两、啤酒不超过半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