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30 06:31 来源:网友分享
1、防秋“燥”,护阴津
秋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即指在秋冬两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则必见一派“燥象”。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当秋燥犯肺时,容易出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状。因此,秋季养生,当以“防肺燥,护阴津”为主。
2、调养起居
调养从清晨开始。秋季气候干燥,但清晨却多是天高气爽,空气清新,一日当中为舒适的时候。早睡早起是好习惯,利于收敛神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保持充沛的活力。此外,据有关专家对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时间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此类疾病在秋季发病率较高,而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秋季的适当早起,可缩短或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这对于预防脑血栓发病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秋季昼热夜凉温差较大,应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止秋凉感冒。为了提高人体在冬天的御寒能力,呼吸道抵抗力较弱而易患气管炎的人们应特别进行秋季锻炼,以保证机体顺利地从夏热与秋凉“接轨”以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
3、调气养生
秋冬季寒风萧瑟,多少使人触景生情,尤其年老之人,垂暮之感使得情绪低落。忧郁、烦躁的情绪变化会对身体的健康产生不少的影响。摆脱气候带来的情绪变换,应该调整好自身的精神状态,振作精神,调整状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1、秋季养生吃什么水果——秋梨:润肺化痰首选
梨味甘微酸、性凉,入肺、胃经。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解酒的作用用于热病伤阴或阴虚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等症,也可用于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症。
梨是令人生机勃勃、精力十足的水果。它水分充足,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碘,能维持细胞组织的健康状态,帮助器官排毒、净化,还能软化血管,促使血液将更多的钙质运送到骨骼。
2、秋季养生吃什么水果——山楂:钙含量最高适合女性和儿童
山楂含钙量在秋季水果中最高,每百克果肉中含钙52毫克。孕妇和儿童对钙的需求大,这两类人群不妨在饭后吃点山楂。此外,山楂里因含三萜类烯酸和黄酮类,也被称为降低血压和胆固醇的“小能手”。中医认为,山楂味酸甘、性微温,能消食健胃、行气活血、止痢降压。生山楂还有消除体内脂肪、减少脂肪吸收的功效,减肥的人可以多吃。
可别为了减肥过量食用,尤其是胃肠功能弱的人,长期吃生山楂可形成胃结石,增加发生胃溃疡、胃出血甚至胃穿孔的风险。因此建议,最好将山楂煮熟或泡茶吃。
3、秋季养生吃什么水果——石榴:含膳食纤维最高既防便秘,又治腹泻
石榴每百克可食用膳食纤维的含量最高,为4.8克。区别于玉米等粗粮的是,石榴中所含的膳食纤维具有水溶性,在人体消化道中不会被酶所分解,可以吸水膨胀,从而大大增加了粪便的体积,既可以防止便秘,又能缓解腹泻症状。同时,肠道中的细菌可利用这些纤维素进行发酵,产生B族维生素。石榴盛产于秋季,很多人觉得吃石榴是一件繁复的工程,但为了其丰富的营养价值,不妨适时食用一些。
石榴有明显的收敛作用,能够涩肠止血,加之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所以,特别适合口干舌燥者、腹泻者、扁桃体发炎者食用。但是,石榴这种收敛作用,对一些人来说就不太适宜,如感冒患者、便秘患者、尿道炎患者、糖尿病患者、实热积滞者。石榴吃多了,反而会加重病情。
1.秋季饮食养生要注意防止热能过剩,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首先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应当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另外,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因此秋季养生小常识里提倡吃一些有散发功用的辛香气味食物,如芹菜。
2.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秋燥最容易伤人的津液。多数蔬菜、水果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另外,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3.养阴润燥的食物主要有蜂蜜、百合、银耳、山药、莲子、核桃、芝麻、梨、香蕉、话梅等。“话梅特别适合秋季食用,中医认为酸甘化阴,话梅酸酸甜甜正好符合‘以润为主,佐以酸味’的养生法。”此外,应该注意多饮水。
首先,进补要合理。药补多以温热药为主,进补不当易致体内阳气过盛,营养物质蓄积化热,易酿生成毒,毒留体内则会引发多种疾病。如过食辛辣刺激食物可使大便干结难解。
其次,调脾胃先于进补。进补前最好先调理好脾胃,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健脾、益气、和胃的药物。老年人和患有慢性胃炎、肠炎脾胃功能弱的人,忌进食大量含有阿胶、鹿角胶的补品。
第三,“平补”、“调补”是原则。秋冬季进补可以恢复体力、提高人体抗病能力,但补过头了也不是好事。
第四,进补要因人而异。如同样是气虚,有脾气虚、肾气虚、肺气虚的不同,自己到底该怎么补,最好咨询一下中医。
养生不仅是合理饮食、适当调补,还要善于调节情志、谨慎用药、合理运动等。对生活要淡泊质朴,心境平和宁静;“是药三分毒”,特别是老人和小孩要谨慎使用抗生素等西药;另外,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如慢跑、爬山、踢毽、跳绳、练功、舞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