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2 08:11 来源:网友分享
1.胆结石可引发胆绞痛
调查显示,每年约20%的"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出现胆绞痛。胆就像个"葫芦"型,在油餐后或在夜间,胆囊结石易卡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内,结石一旦嵌顿,胆囊里的胆汁流不出去,使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膨胀,胆囊为排出其胆汁,不得不加强收缩。胆囊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与收缩便产生了剧烈的绞痛。这种绞痛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甚至生命危险。
2.胆结石可引起胆囊癌
在胆结石手术时才发现胆囊癌,多为晚期,疗效极差,绝大多数患者在一年内死亡。武警总队第三医院专家指出,若能早期诊断,及时将没有转移的胆囊癌进行单纯胆囊切除,5年生存率可达92%。任何癌症都应以预防为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胆结石可诱发各类胆源炎症
胆结石导致胆囊炎可能是众所周知的。除此之外,一些小的结石落入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而每次落入胆总管后均可损伤胆总管末端肝胰壶腹括约肌,反复如此则造成胆总管末端狭窄,继发胆总管结石及胆源性胰腺炎。一些大的结石嵌顿、压迫胆囊及其邻近器官会形成胆内瘘,如胆囊十二指肠瘘、胆囊横结肠瘘、胆囊胆总管瘘等。
一、胆囊切除手术
包括传统开腹手术切除胆囊和腹腔镜微小切口切除胆囊。
1、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早期大部分医院开展的都是此项术式,案例非常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对胆囊切除术后种种弊病的探索,提示胆囊具有极为复杂和重要的功能,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消化和免疫器官。传统开腹胆切除术已逐渐被淘汰。
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这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形成起来的一种新的手术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这种手术方法是通过中上腹部打3至4个小孔来完成胆囊切除,手术创伤度小,病人没有太大的痛苦、恢复时间快,术后3至5天就可以出院。但是胆囊炎症和其周围病变较为严重的朋友是不适合选择这种手术方法的。并且,即使是腹腔镜手术,仍然避免不然胆囊摘除之后的种种后遗症,一般不建议患者使用。
二、微创保胆取石手术
该术式不同于传统的手术方式,但都能达到同一目的,并将不利因素降到最低点,是胆结石治疗技术的一次飞跃,微创保胆取石手术代表胆结石手术治疗上追求的一种新理念,微创、保胆,创口小,恢复快,是胆结石患者的最佳的选择。
1、双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
它避免了因手术切口带来的种种损伤和不适。拥有手术创伤小,安全系数高,副反应低,住院时间短,恢复时间快,术后美观,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保留健康胆囊,取出结石,保护人体贮存胆汁场所;无须开刀手术,通过1-2个0.3-0.5厘米的皮肤切口即可取石;手术过程可视、安全、恢复快克服了外科手术的盲区。患者可以用最短的住院时间、最小的切口、最少的炎症反应、最好的医疗及心理效应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三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
借助高科技产品腹腔镜和纤维胆道镜,先用气腹针经腹部穿刺置入腹腔镜探察胆囊位置、外观及是否有粘连,确认胆囊外部正常后,在肋缘下行2厘米小切口入腹,牵引胆囊,在胆囊底切开约0.5cm的切口插入胆道镜,用负压吸引器吸净胆囊内胆汁,同时放入生理盐水冲冼胆囊腔,使视野清晰,在纤维胆道镜直视下取净胆囊内结石。
(1)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和心律的变化。术后病人意识恢复慢时,注意有无因肝功损害、低血糖、脑缺氧、休克等所致的意识障碍。
2)观察、记录有无出血和胆汁渗出:包括量、速度、有无休克征象。胆道手术后易发生出血,出血量小时,表现为大便隐血或柏油样便;量大时,可导致出血性休克。若有发热和严重腹痛,可能为胆汁渗漏引起的胆汁性腹膜炎,需立即报告医师处理。
3)黄疸程度、消退情况:观察和记录大便的颜色,检测胆红素的含量,了解胆汁是否流入十二指肠。
(2)T形引流管的护理:胆总管探查或切开取石术后,在胆总管切开处放置T形引流管,一端通向肝管,一端通向十二指肠,由腹壁戳口穿出体外,接引流袋。主要有以下目的① 引流胆汁:胆总管切开后,可引起胆道水肿,胆汁排出受阻,胆总管内压力增高,胆汁外漏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膈下脓肿等并发症。
② 引流残余结石:将胆囊管及胆囊内残余结石,尤其是泥沙样结石排出体外。
③ 支撑胆道:避免术后胆总管切口瘢痕狭窄、管腔变小、粘连狭窄等。
1)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在改变体位或活动时注意引流管的水平高度不要超过腹部切口高度,以免引流液反流。如观察胆汁引流量突然减少,应注意是否有胆红素沉淀阻塞或蛔虫堵塞,是否管道扭曲、压迫。如有阻塞,可用手由近向远挤压引流管或用少量无菌生理盐水缓慢冲洗,切勿用力推注。
2)观察记录胆汁的量及性状:胆汁引流一般每天约300~700ml.量过少可能因"T"形管阻塞或肝功能衰竭所致;量多可能是胆总管下端不够通畅。正常胆汁呈深绿色或棕黄色,较清晰无沉淀物。颜色过淡,过于稀薄(表示肝功能不佳)、混浊(感染)或有泥沙样沉淀(结石)均不正常。
3)保持清洁:每日更换一次外接的连接管和引流瓶。
4)拔管:一般术后12~14d,无特殊情况,可以拔除"T"形管。拔管指征为黄疸消退,无腹痛、发热,大便颜色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呈透明金黄色,无脓液、结石,无沉渣及絮状物,就可以考虑拔管。
1、控制热量减体重
每餐应七八分饱(特别是晚餐),保持体重在理想范围内。超重,肥胖患者应该减肥。
2、减少脂肪和胆固醇
讲究荤素合理结合,尽量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胆囊切除后,因缺乏足量浓缩胆汁,若过量摄人脂肪和胆固醇,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脂肪泻,导致营养不良。平时,要多食用植物油,避免动物油,尽量少食浓肉汤,浓鸡汤,浓鱼汤等。减少摄人脂肪含量高的坚果类食物,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开心果等。严格限制动物内脏,蛋黄,鱿鱼,沙丁鱼,动物脑,鱼卵,蟹黄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每周最多吃4只鸡蛋。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尽量做到少量多餐。
3、优质蛋白要补充
充足的蛋白质有利于修复因胆囊炎和胆石症引起的肝细胞损伤,故可以选择以鱼,虾,禽,豆腐及少油的豆制品等为主的低脂肪优质蛋白质饮食。
4、蔬菜水果保健康
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可减少胆固醇形成,减少脂肪和糖的吸收,从而改善患者的代谢紊乱,起到减低血脂和血糖的作用。每天蔬菜摄入量应大于500克,水果至少有2种。
5、粗粮有益多选用
多食含纤维高的食物,包括玉米,小米,甘薯,燕麦,荞麦等粗粮,以促进胆汁排泄。
6、烟酒辛辣须戒除
切除胆囊的患者,一定要戒烟戒酒,因为吸烟酗酒都会加重肝脏负担,同时要少食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如洋葱,蒜,姜,辣椒,胡椒,咖喱等。
7、讲究烹调有办法
烹饪应力求清,最好采用清炖,蒸煮,煨汤等方法,避免油炸,烧烤,烟熏,半生半熟的烧煮方法,并尽量少用调味品。这样才适合手术后胆道功能的改变,减轻消化系统负担。
8、早中晚三餐要固定时间食用
胆汁排泄不规则时,胆囊中的胆汁很容易凝固成结石。
9、禁食易产生气体的食物
如:马铃薯、甘薯、豆类、洋葱、萝卜、汽水饮料,以及酸性的果汁、咖啡、可可等。
10、逐渐加强营养
胆囊切除1个月以后,饮食也不要过于追求清淡,必要的营养补充将有助于病人术后的早日康复。每天应吃些瘦肉、水产品、鱼、豆类食品,如能饮l杯牛奶更好。如不习惯食奶类或鱼肉者,可多吃大豆制品及菌菇类,以弥补动物蛋白的不足。多吃高纤维素与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对患者术后的恢复也十分有益。
温馨提示:
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按时吃早餐、避免发胖、减少妊娠次数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胆囊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的胆石症已由以胆管的胆色素结石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胆囊胆固醇结石为主。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粘膜,不仅可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而且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