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多吃什么食物御寒 如何提高御寒能力

2017-02-06 20:36 来源:网友分享

一、10种食物冬季吃能御寒

  一、红枣。秋冬首选红枣进补,秋食红枣是滋阴润燥、宜肺补气的清补食品,若能与银耳、百合、山药共同煨食,疗效更好。

  二、山药。可以作为主食食用,含有优质的蛋白质和淀粉,这两种营养物质可快速地在人体内分解成热量,从而为身体增加能量,起到抗寒的作用。特别适合身体虚弱、抵抗力差的老人及小孩保暖食用。

  三、核桃。上班族普遍很喜欢的一种零食,含有40%至50%的脂肪,其中多数为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的功效。核桃仁还富含磷脂和维生素E,具有增强细胞活性、促进造血功能、增进食慾等功效。这些都对提高身体健康、抵御寒冷大有益处。

  四、羊肉。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病后或产后身体虚亏等一切虚状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最适宜于冬季食用。羊肉一般的人都可以吃,值得提醒的是:羊肉属大热之品,火大的人或有上火症状的人不宜食用,流感、急性肠炎病人、高血压病人忌食。

  五、牛肉

  牛肉算是红肉中比较健康的一种,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很低,多吃可以补铁。其中的氨基酸组成等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和修复组织方面很适宜,此外还有驱寒暖胃的作用。

  六、生姜。生姜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吃生姜就能及时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七、当归。中医认为,手脚冰冷是因冬季阳气不足,血液无法输送到四脚末端所致。当归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入冬后天气寒冷,吃些当归羊肉汤可益气补虚。

  八、红薯。冬天吃个热热的红薯,是最惬意的事情。红薯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钾、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此外,红薯中含有丰富的钾,能有效防止高血压和预防中风。最佳食用方法:虽然人们习惯吃烤红薯,但实际上,蒸红薯才是更健康的选择,不仅能减少营养的流失,还能减少因烤制而生成的有害物质。

  九、山楂。冬季是山楂的上市季节,山楂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具有开胃、消食、活血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山楂含有枸橼酸、苹果酸、抗坏血酸等有机酸,这些有机酸能够增加消化酶分泌。山楂最突出的益处是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因为山楂含黄酮类化合物,对防治心血管疾病,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及镇静有一定作用。最佳食用方法:山楂生吃,有消除体内脂肪、减少脂肪吸收的功效,减肥的人可以多吃。用山楂做汤或茶,适合胃口不好的人群。

  十、红糖水。寒冷的冬季强调温补,就饮品来说,红糖水是最好的温补品。红糖有“东方的巧克力”的美誉,其好处在于“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具有化淤散寒、暖胃健脾、缓解疼痛的功效,且富含丰富的钙、铁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最佳食用方法:红糖水一定要煮一下。将红糖煮成红糖水喝比直接用热水冲泡更容易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且更加具有补中益气、健脾胃、暖胃的功效。

二、六款养生汤暖胃御寒

  一、栗子煲鸡汤

  板栗果肉富含丰富的维生素,是良好的补益食品。板栗性味甘、温、无毒,入脾、胃、肾。果肉益肾气、健脾胃、壮腰膝、强筋骨,且活血、止血、消肿。板栗做成汤后有利于肠胃吸收,避免板栗燥热不易消化的弊病。鸡肉可益气补血,治脾胃虚弱;生姜可发汗散寒、止呕解毒;加上板栗可益气补肾,对大便稀软有治疗作用,对体乏气短,肾虚腰痛,有较好的滋补疗效。

  原料:三黄鸡1只,板栗150克。调料:盐、料酒、葱段、姜片。

  做法:

  1、三黄鸡清洗干净,用沸水焯一下,从脊背处劈开,剁去爪尖、翅尖、用刀背拍断鸡颈骨、鸡腿骨、翅骨及脊柱骨,再切成块,在沸水中焯5分钟后,去除血水备用;板栗在沸水中煮5分钟后去壳、衣膜备用。

  2、在锅中加入清水,将鸡块及板栗仁、葱段、姜片、料酒一起放入锅中,小火炖40分钟后加盐调味即可。

  二、枣杞乳鸽汤

  鸽肉不但营养丰富,且还有一定的保健功效,能防治多种疾病,中医认为鸽肉有护肝补肾、益气补血、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现代医学认为,鸽肉壮体补肾、生机活力、健脑补神,提高记忆力,降低血压,调整人体血糖,养颜美容,皮肤洁白细嫩,延年益寿。加入大枣和枸杞子煲汤,滋补效果更好。

  原料:乳鸽2只、葱1段、大枣10颗、姜3片、枸杞20颗、盐1小勺、香油1/2小勺。

  做法:

  1、鸽子处理干净,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烧开一壶水,将鸽子汆烫下并清洗,处理好的鸽子放进锅里,放入切好的葱段、姜片,加入大半锅水开火,红枣和枸杞事先用清水浸泡。

  2、等到锅里水烧开,用大勺将锅中的浮沫打出,放入大枣转最小火慢慢炖煮2小时;2小时后,鸽子基本炖好,将泡好的枸杞放入锅中,加入1小勺盐和几滴香油,接着炖煮15分钟;15分钟后,即可关火喝汤吃肉。

  三、茶树菇煲老鸭汤

  茶树菇能益气开胃,历来被认为是延年益寿的上品。中医认为,茶树菇性甘温、无毒,有健脾止泻之功效,并且有抗衰老、降低胆固醇、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茶树菇多为干炒或是做干锅,茶树菇老鸭汤就是其中的经典菜肴。中医认为鸭肉性偏凉,鸭是为餐桌上的上乘肴馔,也是人们进补的优良食品,也是秋季祛燥、润肺的养生食材。

  原料:鸭子半只、干茶树菇一把、生姜数片、食盐适量。

  做法:

  1、干茶树菇用清水泡发、泡软后彻底冲洗干净;鸭子切成块,将鸭肉在开水中焯两分钟,避免过于肥腻。

  2、砂锅内放冷水,加入鸭块、茶树菇、姜片,大火烧开后,用小火煲2小时,加食盐调味后食用。

  四、白萝卜排骨汤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这句俗语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明朝李时珍说:“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菜中之最有利益者。”可见萝卜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冬季人们习惯进补,相对活动较少,因而体内易生痰热,此时进食萝卜,具有清热化痰,消积除胀的作用。

  原料:白萝卜半个,排骨500克,葱、姜、料酒、盐、鸡精少许。

  做法:

  1、先将排骨剁小段,倒入锅中,加水煮开,再加入少许料酒,煮片刻捞出。

  2、砂锅中加入排骨、白萝卜块、葱、姜,倒入适量的温水、料酒,煲40分钟,加盐调味再煲10分钟,加鸡精调味即可食用。

  五、胡椒猪肚汤

  胡椒是健胃、暖胃、养胃的之佳品,猪肚也就是猪的胃,健脾胃,《本草经疏》记载:猪肚,为补脾胃之要品,脾胃得补,则中气益,补虚损。此汤水可以调理胃寒的病症,具有健脾开胃、驱风散寒、温中止痛的作用。这为冬季养生的养胃菜谱!

  原料:胡椒20克、生姜3片,大枣6个,猪肚250克。

  做法:

  1、切去猪肚脂肪,用食盐搓擦,用水洗净,去异味;红枣和生姜用水洗净,红枣去核;生姜去皮,切片。

  2、用适量水,猛火煲开,放入全部材料,待水再开后用中火煲3小时,以细盐调味,即可饮用。

  六、番茄牛肉汤

  番茄牛肉汤是不少人经常食用的家常菜肴,别以为家常菜就十分简单,它俩在营养上十分不简单,营养专家指番茄和牛肉可是营养绝配,不仅可发挥自身优势,更重要的是能增强补血功效。牛肉含铁较丰富,遇到番茄后,可以使牛肉中的铁更好地被人体吸收,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而在炖牛肉时,加上些番茄,能让牛肉更快变烂,更适合老人养生食用。

  原料:牛肉400克、土豆3个、胡萝卜2个、葱头4个、鲜豌豆10克、番茄汁10克、枸杞子30克、油80克、花椒、食盐适量。

  做法:

  1、先将牛肉洗净,切小片备用。再将胡萝卜洗净切片,葱头切片,豌豆洗净。如无番茄汁,将番茄用开水烫去籽和皮,剁碎压汁亦可。将土豆去皮切小块。

  2、锅内放油,将牛肉下锅煸至变色,加放2个葱头片、番茄汁和枸杞子,加水没过牛肉约3厘米处,用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炖约2小时。然后待牛肉、土豆等炖至微软时,放盐入味炖烂,并用2调羹面粉放在汤里,成糊状,加入味精调味即成。

三、冬季保暖的6个要点

  1.头部保暖: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阳气最容易从头部走散掉,如同热水瓶塞盖子一样。如不注意头部保暖,很容易引发鼻炎、头痛、感冒、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病,甚至更严重的是易诱发脑血管疾患。因此,老人冬天戴一顶合适的帽子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外出时。

  2.身体保暖:到了冬天,老人要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加衣服,注意身体保暖,勿让寒气侵入体内。宜用松紧带做内裤腰带,穿脱都比较方便,切忌紧裹身体;棉衣内胆宜选用分量轻、蓬松、保暖性强的羊毛、丝棉、羽绒、晴纶棉等材料;服装的衣领、袖口要采用封闭型结构,减少透气性,增加保暖性。这样才能使老人不易患感冒和防止旧病复发,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

  3.背部保暖:祖国医学称,“背为阳中之阳”,为“阳脉之海”,是督脉循行之主干,总督人体阳气。老人如背部保暖不好,则风寒之邪通过背部经脉而侵入人体,损伤阳气,使阴阳平衡受到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引起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所以,冬天老人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以增强背部保暖,是很有必要的。

  4.脚部保暖: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对头而言属阴,阳气偏少。脚一旦受凉,便通过神经反射,引起上呼吸道粘膜的血管收缩,血液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以致隐藏在鼻咽部的病毒、病菌乘机大量繁殖,使人发生感冒或使哮喘、气管炎、胃肠病、关节炎、腰腿痛、痛经等旧病复发。因此,冬天老年人要保持鞋袜温暖干燥,经常洗晒。老年人应穿布底、平底防滑棉靴,不要穿高跟或塑料底鞋,以免摔倒。平时要多走动,促进血流畅通。临睡前用温热水烫脚后按摩脚心10分钟,按摩涌泉穴(脚掌心),以增加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有益于健身益寿。

  5.室内保暖:老年人的居室,冬天必须采用取暖设备,使室温保持在15摄氏度以上。因为如果室温过低,老人易受寒邪侵扰,诱发呼吸系统与心脑血管疾病,产生严重后果。冬季北方多睡火坑,近些年来用电热毯者日益增多,无论采取哪种,以温度适宜为好。同样,无论是用火炉、暖气或空调,室温宜18℃~20℃左右,且忌温度过高,以免内扰阳气,使之外泄,或积热于内,形成阴虚火旺,痰热瘀血,至春就会发病、或诱发宿疾复来。

  6.出行保暖:在冬季风雪天气,老年人宜防跌倒。尤其是路面有冰雪时,最好不要出门。如需外出,应有人陪伴照顾,防止滑倒摔伤。住楼房的老年人,上下楼时要小心,最好有人搀扶。家中走廊过道、楼梯弯处,要有灯光照明,使老年人走时能看清路面。许多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活动不便,家人更应细心照看,外出、上下床、洗澡时,都应注意防止跌倒,以免发生骨折、脑出血等意外。

四、提高御寒能力的方法

  1、防肺寒:喝热粥散寒

  在最后一个节气里,风寒感冒是最为常见的毛病。专家指出,症状较轻的,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清代《惠直堂经验方》中的神仙粥就不错。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温服后上床盖被,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2天。

  2、防腰寒:双手搓腰暖肾阳

  专家介绍,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具体的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3、防颈寒:戴围巾穿立领装

  冬天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专家介绍,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风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穿立领装是个好办法,不但能挡住寒风,给脖子保暖,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另外,一条得体的围巾、丝巾或者披肩,也能帮助保暖。

  4、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

  天冷后 “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此时“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专家说,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用冷水洗鼻子时,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5、防脚寒:足浴

  足浴跟热水洗脚不一样。专家介绍,足浴要注意三点。第一是温度,水温最好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第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第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最后要注意的是,以上三点做完之后最好在半小时内就寝,保证足浴效果。另外,足浴不宜在饭后立即进行,糖尿病人浸泡水温不宜太高。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足部皮肤皲裂者及足部外伤者均不宜足浴。足浴后立即擦干双脚,注意足部保暖。足浴过程中如出现神志模糊、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就诊。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养生知识养生大全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