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2 16:45 来源:网友投稿 作者: 柴傲晴
常言道“饭前先喝汤,养胃的良药方”,这话是有科学道理的。这是因为,从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犹如一条通道,是食物必经之路。吃饭前,先喝几口汤,等于给这段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
若饭前不喝汤,则饭后会因胃液的大量分泌使体液丧失过多而产生口渴感,这时喝水会冲淡胃液,影响对食物的吸收和消化。
汤可以是鸡汤,牛筋汤,猪蹄汤,鱼汤,肉皮汤,羊蹄汤,牛肉汤,排骨汤等。汤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效价不同,不同的汤可以起到不同的抗病防疾效果。
(1)鸡汤抗感冒。鸡汤,特别是母鸡汤中的特殊养分,可加快咽喉部及支气管膜的血液循环,增强黏液分泌,及时清除呼吸道病毒,缓解咳嗽,咽干,喉痛等症状。煲制鸡汤时,可以放一些海带,香菇等。
(2)排骨汤抗衰老。排骨汤中的特殊养分以及胶原蛋白可促进微循环,50-59岁是人体微循环由盛到衰的转折期,骨骼老化速度快,多喝骨头汤可收到药物难以达到的功效。
(3)鱼汤防哮喘。鱼汤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脂肪酸,它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治疗呼吸道炎症,预防哮喘发作,对儿童哮喘病最为有效。
另外,急性病人要喝鱼汤,慢性病人不仅要喝鱼汤,也要喝牛肉汤;癌症病人不仅要喝鱼汤和牛肉汤,而且要喝牛筋汤;糖尿病和血液粘稠的病人不仅要喝鱼汤和牛肉汤,还要吃肉皮冻等。
我们要想健康,就一定要先喝汤后吃饭,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饭前喝汤并不是说喝得多就好,要因人而异,一般午餐和晚餐前半碗汤为宜,而早餐前可适当多些,因经过一夜睡眠后,人体水分损失较多。喝汤时间以饭前20分钟左右为好,吃饭时也可缓慢少量进汤。
总之,喝汤以胃部舒适为宜,切忌狂饮。
最后,我们还要知道怎么熬汤最科学合理。
(1)熬汤用陈年瓦罐熬制效果最佳。熬汤时瓦罐能均衡而持久地把外界热能传递给里面的原料,而相对平衡的环境温度,又有利于水分子与食物的相互渗透,这种相互渗透的时间维持得越久,鲜香成分溢出得越多,熬出的汤的滋味就越鲜醇,原料的质地就越酥烂。
(2)火候要适当。熬汤的要诀是:旺火烧沸,小火慢煨。这样才能把原料的蛋白质浸出物等鲜香物质尽可能地溶解出来,使熬出的汤更加鲜醇味美。只有文火才能使营养物质溶出得更多,而且汤色清澈,味道浓醇。
(3)配水要合理。水温的变化,用量的多少,对汤的营养和风味有着直接的影响。用水量一般是熬汤的主要食品的重量的3倍,而且要使食品与冷水共同受热。熬汤不宜用热水,如果一开始就往锅里倒热水或者开水,肉的表面突然受到高温,外层蛋白质就会马上凝固,使里层蛋白质不能充分溶解到汤里。此外,如果在熬汤的过程中往汤里加凉水,蛋白质也不能充分溶解到汤里,汤的味道就不够鲜美,而且汤色也不够清澈。
(4)熬汤时不宜先放盐,因为盐具有渗透作用,会使原料中的水分排出,蛋白质凝固,鲜味不够。
(5)熬制时间不要过长,长时间加热能破坏煲类菜肴中的维生素,加热1-1.5小时,就可达到比较理想的营养峰值,此时的能耗和营养价值比例较佳。